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六安文史

郭光宏及其“文运商号”

日期:2015-08-25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     字体:[] [] []    保护视力色:       

    人们也许还记得:解放前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有个经营洋货闻名的企业。文运商号。但是,至今知道这家企业发展史及其大老板郭霭泉的人,为数不多了。本文就这个问题,函询和走访在郭文运商号做事多年的韦抚民、王立通、刘承烈等诸位先生和郭家的一些亲友,现作简要记述,以飨读者。

白手起家创文运商号

    文运商号的创立,要从郭氏家庭谈起。老老板郭光宏,清同治元年(1862年)出生在祖居舒城县桃溪镇,自幼家道中落,生活清苦,十几岁在毛笔店学徒谋生,出师后开个“宏记毛笔店”,专做毛笔生意。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携带家小迁徙舒城城关镇,并在南门外周瑜桥南边租赁一间草房门面,继续旧业,兼营一些“四书五经”、“百家姓”之类的书籍和文具。不久又扩大经销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和科学图书社出版的新式书籍、文具,代营黄烟、手工卷烟等生活用品。
    民国元年(1912年)办新学多起来,各种书籍文具,货畅其流,4年多时间, 获利千余块大洋(即银元),于是郭光宏萌生“文运”之意,将原来“宏记毛笔店”改为“文运”。这就是后来发展成为闻名江淮“五洋”通商的“文运商号”的由来。
    郭光宏育有两男两女,长子郭益谦,号霭泉,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次子郭益友,号玉庭,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生。两个儿子只念了几年私塾后就从父制作毛笔。民国初,郭光宏已经五十多岁,两个儿子也都完婚了。他们兄弟二人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效法父亲勤劳朴实,为人忠厚的美德。齐心协力,起早贪黑,发奋干活。经常顶风雨冒炎寒,带着干粮、草鞋,肩挑货担,步行于安庆、合肥、芜湖等地。回到家里不分昼夜制作毛笔。家里门市生意和对外接洽业务,仍由父亲郭光宏照应。
    不料,祸从天降,民国三年(1914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一场大水,城关周围一片泽国,田庐淹没,民舍多毁,文运商号的店房和库存价值千余块大洋的商品荡然无存。郭玉庭被卷泊到城外袋肚堰,顺水淌到一棵大桑树跟前,人爬到树上,次日上午呼救来船,安然脱险。
    这场洪水把刚起步的文运商号冲得一贫如洗,店号面临倒闭。一家老小处在痛苦困惑之中,但饱经忧患的郭光宏仍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旋即召集家人计议,筹措资金,重整旗鼓,再图复业,两房媳妇黄张二氏慷慨拿出私房钱500块大洋。在甘蔗巷口购置地皮,简盖3间草房作门市,使文运商号又恢复营业。

以信誉求发展

    民国四年(1915年)春,上海英美永泰和卷烟公司推销组,带着十几箱“翠鸟牌”香烟,到舒城城关镇接洽销售事宜,几家商店都不要货(当时舒城尚无吸洋烟习惯)。推销组的洋商就推着两车(独轮车)香烟,带着洋鼓队,从北门鼓楼大街到南门大街,吹吹打打,招摇过市,并有翻译跟在后面,一边宣传,一边将成箱香烟打开,免费扔给围观的群众。当洋商推销组走到南门外文运商号门口,惊奇地发现该店摆售“金钱牌”香烟,遂即止步,指派翻译人员与文运商号老板洽谈,将剩下几箱香烟委托“文运”代销,并当场草签契约:“两个月后卖不掉的退货,卖掉的以批发价付款……”时隔不久,凡是吸过当时洋商免费香烟的群众,前来购买,这给“文运”代销香烟,无疑打开了市场,不到一个月几箱洋烟一销而空。是年5月,上海英美永泰和卷烟公司派人来舒取款,文运商号代销烟款全部付给。嗣后,该卷烟公司陆续送烟上门,委托代销。文运商号期期如约付款。1917年,英美永泰和卷烟公司觉得“探销”成功,户主守信誉,就想扶持“文运商号”这块招牌,占领皖西地区洋烟销售市场。于是劝导文运商号老板郭光宏,与其签订香烟销售长期合同。经过商谈,卷烟公司出面“以定期十年,利息减半”的优惠条件,从中国银行贷给文运商号一万块大洋,把文运商号作为该公司“中国舒城十七号站”。在与郭宏光签订代销合同时,该公司觉得,郭财产充其量不过几千块大洋,与文运商号签订价值几万块大洋代销合同,觉得不放心,要郭宏光取得城关殷商“恒泰隆”老板黄树柏担保。文运商号畏于当时连年战乱不止,盗匪蜂起,社会动荡不安,焦虑与洋商签订大数额商品贸易合同,一旦出事担带不起,所以在代销合同上向洋商提出:“代销商品要按期送货,途中一切风火、盗失、霉烂均有公司负责,店方按实际销货额以批发价一年两至三次结帐,滞留商品允许退货”的条件。这样,不仅牵住了洋商的鼻子,而且还能坐支洋商的大量销货款作为流动资金。这显然是一种只赚钱,不折本不担风险的生意。购销合同生效后,文运商号的生意从此兴旺发达起来。1917年秋,郭宏光从贷到的一万块大洋中,动用三千块钱购买和修理甘蔗巷刘万成三间门面房和八间住宅,又在三旭塘购买吴、倪两家十多间私房,作为商品仓库。下剩七千块大洋,由郭霭泉、郭玉庭两兄弟到南京、上海等地进购大批百货商品。这时家里雇有五、六个从业人员,应付两处门市(即南门外和水巷口)颇感不足,便延聘精通理而又善于管理企业的南京人谭皋生和王志甫为账房先生,并吸收了三名学徒和4名勤杂工。1918年春,为扩大香烟代销业务,增加香烟销售辐射面,又在三河、城关、千人桥、桃溪、孔集、干镇、南港、中梅河、晓天、张母桥等镇和六、霍等县重镇建立批发业务。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郭宏光生意蒸蒸日上,仅代销香烟获利数万元。
    1917年,文运商号看到市场煤油有利可图,欲拟经销,但又一时难缘洋商货源、郭光宏托友人出面。与美国“德士古”煤油公司洽谈,派郭霭泉于本县三河镇建立“三股东”的煤油经销栈,未到3年因获利甚微他人散伙,由文运商号独家经销。1919年,因油价跌落外地有的煤油经销商生意不佳,难以维继,巢湖等地煤油商纷纷倒闭,而文运商号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按照行情预测,却派人到处收购煤油。郭宏光一面扩大三河、城关库存,一面又在舒城下七河新建10间货栈,同时增聘账房先生,吸收学员工和勤杂工30多人。两年后,除在三河、舒城等地经销外,共储备煤油近千吨。
    1923年,市场煤油紧缺,价格暴涨一倍,文运商号为占领各地煤油经销市场,将原先建立在各地的香烟批发店增加煤油批发业务。只用2年多时间,仅销售煤油、香烟两项,就获利数十万元。文运商号的招牌大放光彩。从而成为全县商界的佼佼者。
    1920年,郭光宏年近花甲,由于操劳过度,身体欠佳,精力不够,难以应付文运商号的局面。他为不致自己“闪失”之后影响家事,趁健在时能看到下一代施展才华,就把家事交给两个儿子。虽然郭霭泉、郭玉庭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但各有特长。32岁的老大郭霭泉精通文墨,胆大心细,29岁的老二郭玉庭性情温柔,有见识,有魄力,思维敏捷,善长交际。兄弟两人虽然共同掌管家事,但根据自己特点有所侧重:郭霭泉常住城关,负责销售;郭玉庭负责进货,经常往返于上海、南京、芜湖等地,与厂商洽谈进购商品业务,反馈行情。大事都由两兄弟商定。
    1925年,郭氏两兄弟一方面继续扩大与英美永泰和卷烟公司及美国德士古煤油公司的贸易往来,另外又相继与美商“火柴公司”,英商“日光肥皂公司”和“南洋烟草公司”分别签订了“洋烟、洋油、洋火、洋烛、洋皂”等“五洋”商品的代销和经销合同。斯时,文运商号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增加商品销售量,除将“五洋”商品扩散到原先建立的33个批发点外,又在上海、芜湖设立“总庄”(即经销联络站),在水路运输发达的三河镇购买市房、仓库,增设货物转运栈及“五洋”商品经销分店。委以谢焕如、谭守珪分别任芜湖、三河经理;韦抚民、谢宝泉分别为舒城、芜湖推销员(旧称跑街);徐老五负责水路运输(旧称水师付);何某、黄某为舒城城关和下七河“货栈”负责人。并在城关镇培训一批学员工、勤杂工,随时分赴各地。这时,由于生意发展,机构增多,业务往来活动日益频繁。为适应形势发展,郭玉庭带几个人常住上海通揽“外交”,兼管芜湖业务;郭霭泉在舒城负责全盘,兼管舒城,三河业务。并提任谭皋生、王志甫为本商号正付总管;卞某为上海“总庄”总管。“文运”生意又开始进入了腾飞阶段。1929年11月,石友三叛蒋部队至舒,文运商号因当日捐不齐数万双黑线绒袜子,惹了麻烦,所以,忍痛去掉经销“京广百货”生意。延至1935年,其经营的“五洋”商品遍销皖西。1936年底郭家拥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合当时法币)由几百万发展到几千万元、几亿元,并陆续购买租田800多石,每年可收租谷四、五千石。
    到1937年,文运商号已发展到鼎盛时期,聘请和雇佣分布在各地的正付总管、经理、店员、学徒工、勤杂工近百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竟达10亿元左右(合当时法币)。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实业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和私人钱庄都建立了正常经济往来。

在上海创办大有赉布庄

    “七·七” 庐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中国。1938年6月8日,舒城沦陷,给“文运”生意带来极大的冲击。为应变当时形势,文运商号提前一、二个月收缩舒城和三河两地生意:郭玉庭带前家小由芜湖至上海,由经理谢焕如留守芜湖;郭霭泉及家小在韦抚民等人护送下,自舒城带走大部分流动资金和一些贵重财物,自安庆乘大轮经汉口转道香港至上海,沿途不惜钱财买通国民党军队各个关卡。当时上海已被日寇占领,郭氏兄弟为寻求安全计,于法国租界购买一幛洋楼(今陕西路39弄118号)住下,不久,南京沦陷,汪伪政权建立,英美等国在沪厂商恢复生产。大老板郭霭泉主管在沪“总庄”业务。二老板郭玉庭在与沪同仁凌仲山、郑浩如先生创办“大有赉布庄”,郭玉庭任董事长,凌、郑任正副经理。专门经销各种布匹批发。而文运商号又以经销“五洋”商品“总庄”的名义,向各国在沪厂商进购“五洋”商品和布匹,就地转卖各地来沪的批发商。先后四、五年时间,文运商号不仅挽回了一些经济损失,而且又赚了不少钱。
    1945年秋抗战胜利,大老板郭霭泉回舒,恢复在舒城、三河等地的生意。并委刘承烈为三河分店经理。上海总庄和芜湖生意也相应地活跃起来。
     1947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解放舒城县城,大老板郭霭泉携带家小前往上海长期寄居。舒城“文运”生意委托王志甫、韦抚民等人负责。1949年元月,舒城全境解放,文运商号除保留上海、芜湖生意外,舒城、三河和其他地方的一切商业活动终止。1950年,文运商号经营的“洋货”货源断绝。文运商号停业。自此,郭氏兄弟年事已高,寄居上海安度晚年,于1965年前后,两兄弟先后去世。

郭氏的管理办法

    文运商号郭氏老板始终把企业管理看作是企业久盛不衰的保证。因此,从郭光宏开始,就立下许多规定,到郭霭泉、郭玉庭掌家以后,就逐步规范化、制度化。首先在用人制度上,上起总管、经理、下至学徒工、勤杂工,都有几条用人标准,如延聘账房先生必须具备思想诚实,业务娴熟,精通文墨;吸收学徒工、勤杂工必须具备忠诚老实,身体强壮,以店为家,勤奋干活,不泄露商家经济收入和重要经济活动秘密。吸收人员,要有担保人或亲友介绍方可签订合同书,学员工3年内不准探家,擅自走失,责任自负。各类管理人员,都是经过文运商号实习3年的科班,文运商号在各地总庄、分店、货栈、仓库的负责人,不得自行吸收或辞退职工,需要添人或解雇,要上报总管,请示老板批准。
    其次职工福利待遇。以1935年为例,学员工3年内只管食宿不给工资、3年后定级,以后根据业务熟练程度及其表现,逐年递增2—3块大洋,最多5块大洋,这样新职工每月十几块、廿几块大洋。工龄长的分店经理、推销员、货栈或仓库负责人、水上运输师付大都是文运商号之心腹,月工资高于新职工的几倍,正副“总管”的工资则更高。以上人员工资,都是根据工龄长短、业务熟练程度,一年一定,逐年增加,由总管列表经老板过目签字通知到人,按月分发。外地职工,一年一月探亲假,当地职工家里有事,临时批准2至3天。节日加餐,不放假,春节放假5至7天。职工的食宿费、洗衣费、理发费和外出人员大手巾、草鞋、草帽及其旅馆费均有商家负担。春节商家发压岁钱:一般职工几吊铜板,总管、经理,其他负责人发几块银元;药费、病故费用自负;久病不上班的停发工资。职工探家或家里来人,离店时,都要自觉“避嫌洗身”找管理人员当场见证,不带店里一钱一物,对于品行不端职工,经总管核查,调回城关,年终宴请上席,婉言辞退。
    其三,门市营业和财务制度。文运商号在各处的货栈、分店、门市部和账房,每天上午6时开门,下午7时盘存货物和销货款,晚上9点关门,当日差错当日查清;当天销货款下午送存当地银行或私人钱庄,各处当天的商品进、销、调、存和现金收支,都要做一式三份日报表,各寄一份上海、舒城两地的总管和老板过目;每十天和月底按上述内容同样做表一式三份分寄两地。这样,使两地老板每天都能掌握各地业务活动情况。
    其四,注重市场行情反馈。文运商号在各处的分支机构负责人,必须每天把当地的和邻近的各种商品(主要是自己经销的商品)市场行情(包括价格、商品流向等),分别用密码电报或书信分寄上海、舒城,一旦行情有重大变化,两地老板即时会商应变措施,由两处的总管分别通知各处。
    此外,在与外商贸易中,文运商号不仅十分谨慎,还不诚实。例如:1923年,在与英美卷烟公司和美国德士古煤油公司签订代销合同时,就把要求对方“按期送货到指定地点,途中风火,盗失、霉变,一切损失均由公司负责;销不出去商品允许退货;按实际销货款的批发价,半年两次结账……”写进合同书内,但是,每次结账,文运商号却根据未来的市场行情变化,提前一、两天在账面上和库存商品上做“戏法” 掩饰真像,若是预测未来市场香烟,煤油价格上涨,就缩小商品库存,加大销售;预测行情下跌,就多报商品库存,减少销售;同时故意搞些空油桶,虚虚实实放在仓库,制造假象,使外商摸不到底细。这样文运商号在每次结帐时,又总是多赚外商一些销售款。|
    郭氏的生意从一个“名不经传,商不起眼”的小小毛笔店,发展成为经销洋货,40年不衰的文运商号,确有他的一番经商理念。尽管今天与过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的经营方式,但是,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以信誉求发展,注重信息,把住机遇,牵着“洋商”的鼻子走,扩大商品辐射面;强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等无不是郭氏在实践中的成功之处。对于今天的商业企业不能说一点没有借鉴价值。(程 贞 汉)